要重點關注制造企業的網絡化、服務化和智能化
來源:中國經濟時報
“制造業信息化近半個世紀以來,也經歷了企業管理信息系統、計算機輔助技術、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、敏捷制造技術、云制造/制造服務技術、智能制造技術等階段。制造業信息化的當前主要趨勢是全球化、精益化、集成化、協同化、服務化、綠色化、智能化。其中,服務化、智能化不僅是信息技術的重要發展趨勢,也是制造模式與企業經營方式的重要變革趨勢。”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、教授徐曉飛在服務型制造50人論壇首次研討會上作主題報告時如是說。
徐曉飛認為,在互聯網、物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的驅動下,互聯網服務呈現出了物聯網、大服務與智能服務的新形態,這也是服務型制造的新形態。“大服務是指跨界、跨域、跨網的組合服務經過聚合構成的復雜服務生態系統或服務聯網。”
徐曉飛闡述了制造服務化的八點關鍵要素:一是服務型制造企業的轉型,要由面向產品向面向服務轉型。二是服務商業模式的創新,要進行“互聯網+服務”、云服務等模式的創新。三是以用戶為中心的顧客需求,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。四是企業服務業務流程再造,尤其要重視基于第三方服務方式的業務流程優化。五是跨企業跨界的資源整合與服務協同。六是要采用多層次的企業服務平臺架構技術。七是建立網絡化企業的云制造環境。八是培養智能服務人才。
對于服務型制造企業該如何實現轉型,徐曉飛也給出了六點建議。
第一,企業要有信息化與服務轉型戰略。信息化與服務轉型工程要與企業經營生產與管理目標相結合,明確企業的業務需求、工程切入點及預期效益,不能形成技術與業務“兩張皮”。
第二,要遵循信息化與服務轉型工程的基本原則,即效益驅動、模式創新、技術支撐、總體規劃、重點突破、分步實施。要把握好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的過程,循序漸進,不能急于求成。
第三,要做好“一把手”工程。服務型制造企業變革的努力來自整個企業管理系統,需要領導掌控,總體指導,親自組織,充分授權,規劃決策。
第四,要以信息化促進企業服務轉型。積極探索服務型制造、智慧云制造、智慧企業、服務型企業等新模式對于企業轉型的作用,應用最新信息技術支撐企業轉型,拉動企業經營模式創新和向生產服務化企業轉型。同時,根據企業業務變化,對信息系統以及服務平臺進行動態演化與技術升級。
第五,要重視行業標準、數據準備。要記住信息化“三分技術、七分管理、十二分數據(標準)”的信條。許多企業信息化工程的失敗,就是因為在標準化和數據正確性方面做得不好。
第六,要重視人才隊伍培養。加強信息化培訓,提高技術人員、管理人員、服務人員全員信息化素質與服務化意識,警惕信息化的木桶效應。
最后,徐曉飛總結說,“企業要關注先進制造技術、新興信息技術與新型生產模式的發展趨勢,特別是服務化、智能化的趨勢,并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特點,用好先進的信息化技術、應用軟件及服務,才能取得預期的效益。”
- 上一篇:千燈工廠車間展示 2017/10/23
- 下一篇:“互聯網+制造業”是推動供給側改革重要工具 2017/10/20
